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来源:233网校 2018年1月22日
导读: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网特整理了《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帮助广大考生顺利备考!锁定大纲90%考点,查看>>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2.简答题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初中化学3个最基础的化学知识。

  (2)请列举初中化学2个最基本的化学技能。

  (3)请列举中学化学中3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3.诊断题

  (1)一次实验结束时,小明忘记将酒精灯灯帽盖上,第二天再去点燃时,怎么也点不着,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明想探个究竟,于是便设计并进行下列实验:

  ①检查灯内是否还有足量的酒精,发现酒精量充足;

  ②将酒精灯内的酒精倒出少量点燃,能很好地燃烧;

  ③挤压灯头处的灯芯,很难挤出液体,点燃挤出的一滴液体,该液体不能燃烧;

  ④将酒精灯盖好放置几个小时后,或直接在灯头上滴上几滴酒精,再去点燃时,酒精灯能正常燃烧。

  小明还去学校图书馆查阅了有关资料,记录了如下信息:

  酒精(学名乙醇)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它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化合物。酒精容易燃烧,金属钠与酒精能发生置换反应,酒精能与醋酸发生酯化反应……

  实验室酒精灯所用酒精一般是95%的工业酒精……

  酒精的沸点为78.5℃,水的沸点为1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酒精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即可)。

  ②小明设计实验①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③挤出的一滴液体不能燃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小明最终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上述试题在某初三年级学生中考试结果显示,(3)(4)两问得分率偏低,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2)某教师在过程性考试中设计了下列测试题,多数学生的解题过程及考试结果如下:

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①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是: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对学生解题错误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

  4.案例分析题

  下面是两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实录。

  [张老师的教学实录]

  [提出问题]复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拆分、原子重新组合),引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变化。那么,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有没有变化?

  [作出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假设:(1)增加;(2)减少;(3)不变。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组织交流、评价实验方案,选出可行性方案。包括:

  [实验1]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测量反应前后质量。

  [实验2]蜡烛燃烧,测量反应前后质量。

  [进行实验]依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

  [汇报实验结果]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对结果进行分析]

  学生对上述现象产生如下的想法:

  ●“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是由于生成的气体没有被称量所造成的。”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为反应中既没有气体参加,又没有气体生成。”

  ● 研究蜡烛燃烧反应的质量变化,应将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水一起称量。”

  ●“如果把蜡烛放在一个集气瓶中点燃,塞上塞子再称,质量可能就不变了。”

  ……

  [重新设计并完成实验]略

  [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提出问题]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讲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

  [解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所以说,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练习巩固]略。

  [李老师的教学实录]

  [问题引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

  [演示实验]

  ●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密闭容器);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数据记录,得出结论]在这两个反应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

  [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

  [讲述]18世纪下半叶,生产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科学实验的进展。在化学实验室里有了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这使化学研究工作发生了质的转变,即从对物质的简单定性研究进入到较精密的定量研究。在该过程中,拉瓦锡作出了重要贡献。拉瓦锡使几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经过反复实验和分析,都得到相同的结论;化学方法只能改变物质的成分而不能改变物质的质量。这个结论就是现在的质量守恒定律。要想进一步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但在18世纪,实验设备和技术还达不到这种要求。后来,不断有人改进实验技术等,以求能得到更精确的实验结果。20世纪初,德国和英国化学家分别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误差是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之内的,从而使质量守恒定律确立在严谨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略)

  [问题]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道尔顿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根据这一观点,结合化学变化的本质,从微观角度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所以说,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讨论]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基本规律,也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它认为,物质只能相互转化,而不能任意消灭或创生。但是,当人们在赞美蜡烛高贵品质的时候常说:“照亮别人,毁灭了自己。”这里所说的毁灭自己,是否指物质任意的消灭呢?如何解释?

  [解释并总结]略。

  请结合两位老师的教学实录,回答下列问题:

  ①比较两位老师教学内容的异同,并说明各自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及不足。

  ②这两位老师的化学教学内容组织采用了哪种形式?

  ③请判断这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案是否体现了科学探究思想,为什么?

  ④以张老师的教学为例,说明化学实验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具有哪些作用?

  ⑤试说明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与地域有关系?为什么?

  5.教学设计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标准”:

  “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材料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

  材料3: 某教师设计的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教学设计材料。

  [教学流程]

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用装在集气瓶中的氧气做了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同学们可知道这一瓶瓶氧气在实验室是怎样制得的吗?

  生:摇头。(小声低语:不知道)

  师:大家可能在医院见过氧气钢瓶。医院的这些氧气又是怎么制得的呢?

  生:摇头。(小声低语:不知道)

  师:好,我们这节课就要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在学习实验室制法时,我们将从反应原理、所用药品、制气仪器装置与操作、气体收集方法及原理几方面来系统学习。

  ……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试列举新课导入主要有哪几种方法?上述“导入新课”主要运用了其中的哪一种方法?

  (4)以实验室制取氧气为例,说明演示实验的教学要求。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操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板书是在讲授过程中按步骤、分阶段地把教学信息呈现在黑板上。请对本课进行板书设计。

热点关注>>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专用教材推荐

网校课程:告别盲目备考,讲师为你讲解教师资格大纲90%核心考点,免费试听>>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