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综合模拟题

2010年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习题:简答题(一)

来源:233网校 2010年9月10日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习题: 简答题

1.教师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是怎样的?(P9-P10)

答: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特定的社会角色。在传统教育中,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道德的裁判、知识的拥有者自居,其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扮演着“道德规范的传播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问题的解决者”角色;而在现代教育中,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扮演着“学生道德发展的向导”、“知识学习的促进者”、“学生问题解决的顾问”的角色。
在传统教育中,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是看教师个人的素质及其表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演员”的角色;在现代教育中,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应该是看全体学生的表现和发展状况,所以,教师应扮演“导演”的角色。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先知先觉的“先生”,是“教书匠”;在现代教育中,教师是“研究者”,尤其是高校教师,更应成为所在学科领域的专家。

2.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12-P13)

答:⑴威信效应:威信效应即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同样的内容,由于宣讲者的威信不同,因此宣讲的效果也不同。
⑵名片效应:“名片”是指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
⑶“自己人”效应:如果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存在若干相似之处,就会有“自己人”的感觉,相对较易接受教育者所论述的观点。
⑷好感效应:如果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存有好感,就会更容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
以上四个方面说明,要使学生顺利接受教师的教育,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和道德修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形成好感,同时注意与学生交心,和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3.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专业能力?(P14-P16)

答:⑴教师的基本能力要求。
作为教师,下面四项智力必须达到较高的要求:
a.敏锐的观察力
b.准确的记忆力
c.丰富的想象力
d.优良的思维品质
⑵教师的教育能力。
教师除了要有上述基本的一般能力外,还应满足下列教育能力。
a.教学设计能力,除了掌握教材,教师还应善于应用教育和教学的理论,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b.言语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言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言语表达能力两方面。
c.组织管理能力。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情境的组织、领导、监督和协调的能力。
d.因材施教能力。
e.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检查、评价、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f.自我教育能力。
g.教育科研能力。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边学习,边总结,边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也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h.教育机智,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特别是在意外情况下,快速反应、随机应变,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综合能力。

4.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是什么?(P31)

答:大学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学习,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⑴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⑵学习方式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要阅读大量的课外参考书,并且撰写论文需要自己确定研究选题;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课堂学习与校外学习相结合。

5.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P40)

(笔记没记全,不知问题问的是什么) 答:⑴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⑵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同化新知识。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P44-P45)

答:⑴知识观
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比较可靠的一种解释、假设,它不是绝对的、唯一正确的答案,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⑵学生观
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原有的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因此,教学应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⑶学习观
学习过程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双向建构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学习的基础,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两种方式。

7.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曲线。(P56-57)

答:略。

8.动机期望理论的基本内涵。(P59)

答:动机期望理论来源于早期的认知论,其代表人物为托尔曼和勒温。他们认为人类的动机行为是以一系列的预期、判断和朝向目标的认知为基础的。弗洛姆提出了个体学习动机的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公式,即: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当效价与期望值中有一个低时,激励力量就低。这个理论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实践意义。(略,P60看看,理解。)

9.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P64)

答:⑴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
⑵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⑶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⑷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⑸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
⑹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0.促进大学生知识有效感知的条件。(P72-74)

答:⑴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直观教学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来提高感性的知识:
a.实物直观,通过观察实物和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性 参观等方式,为知识的领会理解提供感性材料。
b.模象直观,也叫教具直观,是指通过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模拟实物的景象而提供感性材料的方式。
c.言语直观,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语言的生动具体描述、鲜明形象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使学生对所要领会的知识建立起直观形象,从而加深 对知识的理解。
⑵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感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来组织教学,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感知效果,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感知规律主要有:
a.强度律,是指相对强度。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讲述的音量要适中,太高太低都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板书字迹、直观教具大小要适当,教室的光线也要适合学生的学习。
b.差异律,即对象与背景之间差别的知觉规律,差别越大,越易使对象从背景中区别出来,从而使得感知对象能被学生清晰地感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使对象与背景在颜色色调、声音强度、形状大小、线条粗细、材料内容和性质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c.活动律,活动的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感知,因此教师在直观教学中方面应多采用活动教具、活动模型及现代化的视听传媒,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d.组合律,感知对象时空上接近、形态上的相似都容易被知觉为一组对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直观材料和教学内容应力求在时间、空间上组成有意义的或有规律的系统,以便于学生整体感知,教师的板书应力求布局合理、顺序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e.对比律,凡在性质或强度上具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当它们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往往能使学生对它们的差异感知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提高感知的效果。

相关链接:

2010年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习题:填空题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