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结构。(P69)
答: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系统,从内容到形式是有几个方面。
⑴从结构形式上,自我意识表现为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自我认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的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层次;自我体验是指一个人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反映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它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卑、自信、自豪、责任、优越、成就等层次;自我调控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调节与控制、自己等待他人和自己态度的调节与控制等,包括自主、自立、自强、自卫、自律、自我设计、自我监控、自我教育等层次。
⑵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生理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的意识;心理自我就是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
⑶从自我观念来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投射自我。现实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现实的观感;理想自我是指个人的追求目标;投射自我是个人想象在他人心目中自己的形象及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
答: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以下四个过程:
⑴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
⑵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
⑶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统一
⑷自我意识的转化与稳定
答:全面而正确地认识自我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由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自己,因此,认识自我有一定的难度,大学生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认识自我。
⑴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标题的具体内容大概看看)
⑵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
⑶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⑷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己。
⑸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
答:社会助长作用是指由于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最早以科学方法揭示社会助长现象的是心理学家特利普里特。社会懈怠作用是指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而造成活动效率的下降的现象,代表人是心理学家达谢尔。
5.什么是去个性化?(P89)答:去个性化是指在群体作用下,个人的自我约束减轻、责任感意识下降而产生的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
6.什么是从众?(P9)答:从众是指人们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符行为的现象。
7.什么是集体舆论和集体规范?(P99)答: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言论和意见。集体规范是指集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与准则。
8.什么是集体凝聚力?(P100)答:具体凝聚力是指集体对成员的吸引力以及成员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力量汇合。
9.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P-12)答:⑴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在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先入为主而产生的良好第一印象,会以定势效应作用于主体,将有利于人际交往的进行。
⑵主动交往。
人际交往的成功与人的主动性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多采用积极、主动的方式,以后的交往相对来说就会变得顺理成章。
⑶移情。
移情是指人们情感的相互联系,包括相互理解、同情、共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等。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上的联系,移情是沟通人们的内心世界的情感纽带。
答:大学生是处于青年中期的、具有一定知识层面的特殊群体,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有如下八条。
⑴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⑵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⑶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
⑷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⑸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
⑹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⑺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
⑻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