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考后发布,扫码下图二维码,即可实时获取2023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峨眉山月歌
1.题目:《峨眉山月歌》
2.内容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朗读,赏析,理解诗歌的构思精巧。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
3.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感情,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难点;整体感悟诗歌情景,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引导:同学们,上课之初,想和大家分享余光中先生在《寻李白》中的一句话:“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可见,季白的诗歌多么让人拍案叫绝,简直是一首首恣意昂扬的生命高歌。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李白诗歌中的经典《峨眉山月歌》,一起来体会李白的诗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
(1)自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注意语调、语速、停顿及情感基调。
(2)听读。老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轻:舒缓、略显深沉。
(3)齐读。学生根据ppt字幕、意境图,边读边想象,理解诗意。
2.交流学习
提问:诗:主要描写了什么情境?意境有什么特点?
明确:诗:写了秋夜月下行船美景,意境优美空灵。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1.提问:作者为何写“峨眉山月”?
明确:峨:山,是四川名山,川是李白的故乡。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李白二十五岁,离开蜀地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2.提问:这:诗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一一三峡”有何作用?
要求:学:梳理诗歌内容,结合诗歌写作背景思考作答。
明确:这: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
3.提问:这:诗借哪两个意象写尽对故乡故人的卷恋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诗:借“山中月””江水流”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之情,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
4.提问:用自己的话赏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这两句诗。
要求:学:结合关键词,情入境赏析诗句,小组讨论,交流回答。
明确:半: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明朗。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优美。
5.提问:“君不见下渝州“《唐诗笺注》“君”指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要求:讨论、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引导。
明确:有几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是实有其人,是指李白在即将离开家乡时的亲友。那么,这句的意思是说,这次出游时,很想再见一见蜀中的亲友,但是却未能如愿,最终只好带着遗憾离开了。另一种理解是指“月亮“,意思是说在由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的漫长江行途中,江月作伴,如见故人。第二种理解较为空灵更有味道。在全诗中除“峨眉山月”外,几乎没有景物描写,除“思君不见”外,也不见言情,但我们读到“思君不见下渝州”时,已觉纸短情长情无限了,其奥妙就是因上有“峨眉山月”、下有“影入平羌”这一无处不在、上下相伴的明月形象,融入了诗人亲情,对友情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即的无法割舍的情怀之中了。
6.提问:诗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恋恋不舍之情,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7.有感情地齐读诗句,尝试背诵全诗。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提问:你知道李白哪些其他的思乡诗?与本诗比较赏析。
要求:学生自主分享,全班自由交流。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学生各抒己见,一谈本课的收获。
教师总结:《:眉山月歌》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
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表达了作者思念友人和家乡的情感。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对比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会两首诗不同的写作背景和意蕴。
⒉课后利用网络小环境,以“我眼中的李白”或“我所熟知的李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小论文。
四、板书设计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