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小学心理学辅导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2.1心理发展理论

来源:233网校 2013年7月9日

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内容简介]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涉及面十分宽泛,其中最重要的是心理发展的理论和学习理论。心理发展理论涉及心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特别是教育和心理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在各心理学派(或诸多心理学家)对心理发展的探讨研究中,形成了各有侧重、各具特点的心理发展理论。本章介绍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影响较大的理论,主要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艾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等。这些理论对于人的心理发展进行了阐释,对于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学习理论是对学习的实质及其形成机制、条件和规律的系统阐述,其根本目的是要为人们提供对学习的基本理解,从而为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奠定较为科学的基础。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教学理论得以建立的依据,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从历史上看,学习理论呈现出不同学派"竞主风流"的态势:20世纪上半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占据着主导地位(主要有属于早期行为主义学习观的桑代克的联结说、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观和属于新行为主义学习观的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等);20世纪50-60年代,因认知革命而确立了认知主义的学习观占据了主导(主要有格式塔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等);20世纪末,作为认知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建要主义学习观使人们又开始以新的眼光来看待学习问题,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发展的一个最新方向。另外,属于折衷主义学习观的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影响也很大。人本主义的兴起,也使得隶属于该阵营的学习理论占据一席之地。

  本章重点:心理发展及其规律、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有代表性的心理发展理论和学习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对于教育教学的启示。

  本章难点: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认知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第一节 心理发展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实质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

  发展是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变化过程。在此,发展是个体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某些短暂的局部变化,诸如疾病、疲劳或剧烈运动等意外原因导致的身心短促的变化则不能称之为发展。

  “发展”有别于“发育”、“成长”等概念,相对于“发育”、“成长”等概念而言,“发展”更多地侧重于个体身心有次序的变化,侧重于质的变化;而“发育”、“成长”等概念则更强调个体生理方面量的增长。

  发展涉及个体身心的方方面面,通常包括:与身体、生理的生长成熟有关的生理发展;与人的认识活动及其能力的形成与变化相联系的认知发展;涉及人的情感、个性、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个性与社会化发展。

  (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发展不只是简单的量的增加,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而超过某个度时,事物会产生质的变化,即发生质变,质变的结果使事物具有新的规定性,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新质要素总是在旧的阶段中孕育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占统治地位的特质,质变就是新质要素积累到一定程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特质而引起的。每一个大的发展阶段中又可以分成许多小的发展阶段。通过对量变、质变等过程的观察和考察可以分析研究发展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是可知的。不同的事物之间或同一事物内不同阶段,新质要素与旧质要素之间矛盾斗争的情况呈现出较大的特殊性,但各个阶段的发展之间又呈现着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态势,表现为连续性与间断、发展的普遍规律、与个别特点有机统一的特点。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以及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人的心理发展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的一生就是生理方面、认知方面和社会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不断生长变化的过程。

  2.人的心理发展在正常的情况下是有顺序的,而且遵循着某些共同的模式。

  每个人从胚胎期、出生到成熟到死亡的发展过程具有较为一致的顺序,这种发展顺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和不同的个体身上也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一般来说,在各种心理机能中,感知觉的发展最早,然后是运动机能、情绪、动机和社会交往能力等的发展,而抽象思维的出现和发展最晚。同时,某一心理机能的发展也是有顺序的,例如,身体及其运动机能的发展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发展序列:①首尾方向(
cephalocaudat direction),即人的头部最先得到迅速发展,然后是躯干,最后是下肢;②近远方向(proximodistal direction),即身体的发展从中部开始,从中央到四周,头和躯干的发展在前,然后是四肢的发展,手指和脚趾的发展在最后。③大小方向(massspecific direction),即大肌肉活动的发展先于小肌肉活动的发展。

  3.每个个体的心理发展既表现出与他人一致的共同性,又有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出发展的个别差异。尽管个体的心理发展遵循着颇为一致的顺序,但各种心理机能开始出现和发展的具体年龄、发展的速度、各种心理机能发展所能达到的最终水平以及各种心理成分在某一个体身上的结合模式都会有所不同。例如,儿童一般在12个月左右学会行走,但有的孩子可能会推迟到一岁半或提前到l0个月时就学会行走;有的儿童可能长于数理运算,有的善于艺术表现。可以说,每一个个体具体的心理发展曲线都是有所差异的。

  4.心理的各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其各自发展到成熟所需的时间以及发展的高峰期所出现的年龄阶段也不尽相同,如人的神经系统的发展较早,三四岁时人脑的重量就已达到成熟时的80%,9岁左右就已接近成人的水平;而人的生殖系统在青春期以前发展较慢,到青春期则飞速发展,到20岁以前就基本达到成熟水平。此外,人的心理机能有一定的关键期,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或缺乏适当的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不能产生,并将对后期的发展产生显著的难以挽救的影响。例如,2—3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儿童缺乏必要的口头语言刺激,儿童不会自动地产生口头语言,即使在后期提供合适的刺激和教育,也不会使其达到正常儿童的水平。

  5.人的心理发展又是分阶段的,不同的阶段具有各自质的规定性和相对一致的年龄区间,各个阶段的质的规定性或各个阶段的特征是由个体在生理、认知、个性和社会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从人的整个一生来看,其发展是连续不断的,但个体的生理、认知和个性等方面在某些年龄阶段会因持续发展的累积而出现某种心理特质的突发性的变化或出现新的心理特质,如儿童在l岁以前只能通过一些非言语的方式,如前言语行为来与人交际或表达自己的意愿,到1岁左右能发出第一批可以为成人理解的语词,但此时儿童能发出和理解的词极其有限,而且要借助具体的物体和动作的支持,语言的概括性很低;在l岁以后到3岁这段时间,儿童的词汇量大量增加,从l岁时的20个左右发展到3岁时的860-1065个。 从1岁只会说单词句发展到会说相当数量的多词句,甚至到3岁左右出现了复合句的萌芽,词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也有所发展,儿童此时已经懂得“狗”这个词不仅只代表自己家的狗,也可以代表各种各样的狗;在3岁到6岁这段时间,儿童的语言发展又出现了新的特点,3-4岁和4-5岁是词汇飞速发展的两个时期,5—6岁儿童的词汇通常可达到3500个左右,儿童所掌握的词类范围大大扩大,复合句的量和在儿童言语中占的比例也有较大发展,由
3岁时占22%左右到六七岁时的46%左右,言语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前期也有很大的飞跃。

  6.根据不同个体在生理、认知、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等方面表现出的较为一致的特点,可以把人出生以后的发展分为以下的发展阶段:学龄前期(0-6岁),本阶段又分为乳儿期(0-l岁)、婴儿期(1- 3岁)和幼儿期(3-6岁);学龄初期(7-11岁)又称童年期;学龄中期(11-15岁)又称少年期;学龄晚期(15-25岁),又称为青年初期;成年期(25-65岁),包括青年期和壮年期;老年期(65岁到死亡)。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