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奥苏伯尔明确指出,学习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或动机之前,老师没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对于那些尚无学习动机的、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学生,教学的最好办法是,把重点放在学习的认知方面而不是动机方面,致力于有效地教他们掌握有关的知识,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就有可能产生学习的动机。
(一)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首先,学习动机可以加强注意。学生选择什么内容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注意力的集中情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受学习动机的影响。艾森克(M. W. Eysenk)的实验研究就是一例。1982年,他研究了奖励对有目的学习的作用,发现奖励可提高有目的学习的效果,或至少不降低其效果。其原因是,奖励在学习过程中起内在的指导作用,它使被试把注意力指向并集中在那些与奖励有关的刺激上,而抑制其它刺激。教学经验表明,学习动机较强的学生一般更能集中注意力思考尚未弄清楚的问题。凡是学习上有造诣的学生,都不易受分心刺激的影响。学习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没有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
其次,学习动机可以动员个体立即对学习做好准备,从而降低学习过程中的知觉阈限,提高识记效果和反应速度。例如,课堂教学中教师说:这段教材比较难,大家要认真听;这个公式很重要一定要记住它;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要好好把握它的因果关系(或推导过程)。这样,就会降低学生的知觉阈限(指引起知觉的最小刺激量),使他们听得真切,看得清晰,懂得透彻,记得牢固。学生做作业或考试时,教师说:时间不多了,大家抓紧时间做。这样的提醒,也会加快他们的反应速度。
再次,适中的学习动机的再现效果最好。学习动机通过影响回忆和再认的可利用性阈限而影响再现。所谓可利用性阈限是指从认知结构中提取习得的意义的可能性的大小。学习动机可以使可利用性阈限提高或降低。学习动机过强或过弱会使可利用性阈限提高;学习动机适中会使可利用性阈限降低。在需要回忆时,过分紧张、焦虑或无所谓、精神涣散、不想作出努力,会使回忆或再认的可利用性阈限提高,致使有效提取的可能性降低。例如,考试中越着急越回想不起来就属于这种情况。反之,调动动机使上述因素排除,可利用性阈限降低,提取就会较为顺利。如考试中某道题暂时想不起来怎么做,不要着急,可以先做别的题,过段一时间再做这题,可能就会做了。这说明动机过强或过弱对回忆和再认都不利,动机适中时效果最好。
第四,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习的坚持性,从而增进学习效果。有的实验用成就动机强弱不同的被试作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成就动机强的被试比成就动机弱的被试更能坚持学习,学习得更有效果。例如,美国心理学家洛厄尔(E. L. Lowell)选择两组其他条件相等但成就动机强弱不同的大学生作被试,要求他们用一些打乱了的字母去构成普通单词(简单作业)。如用打乱了的w,t,e,s,构成west。两组被试的实验结果表明:成就动机强的被试,学习的坚持性好,能够不断进步;而成就动机弱的被试,学习的坚持性差,没有明显的进步。
(二)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关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耶克斯(R. M. Yerkers)与多德森(J.D.Dodson)于1908年就提出了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其要旨是,学习效率先随学习动机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到达峰值后学习效率又随学习动机水平的升高而降低,说明适中的学习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最高。但这种适中的学习动机水平又随学习的复杂程度而变化。对于简单学习,达到最高学习效率的学习动机水平应适中偏高;对于高度复杂学习,达到最高学习效率的学习动机水平应适中偏低。
例如,对初中生来说,测量反应时属于简单学习,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复杂些,解困难的代数属于高度复杂学习。关于学习的简单和复杂程度,应从学习材料的难度和学习者的能力两个角度考虑。即使是最简单的算术问题,对有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也是较难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耶克斯和道德生定律,要灵活地随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水平而定。 人们一般认为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但对于高度复杂学习,达到最高学习效率的学习动机水平应适中偏低。其原因是,学习动机越强烈引起的情绪的紧张度越高,这样对解决高度复杂问题就有干扰作用,从而使学习效率下降。而中等偏低的学习动机引起适度的紧张,维持思维的积极性,故学习效率最高。
试题推荐:
如何一次顺利通过考试:2013年教师资格HD高清讲师辅导课程,带你轻松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