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教育
【内容提要】
品德在儿童人格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研究和掌握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在品德教育中提出恰当的教育措施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本章主要围绕小学生品德心理发展和教育展开论述,讨论了品德与道德的关系,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介绍了皮亚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论;分析了小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小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学习目标】
1.识记品德的定义、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2.识记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3.理解皮亚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4.识记小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特点。
5.结合案例分析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
6.结合小学教育实际谈谈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具体措施。
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
一、品德的含义
在界定品德概念之前我们不得不提及另一个概念,即道德。道德与品德是既相互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两个概念,只有在正确把握道德概念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品德的含义。
(一)道德
道德是指一定社会为了维持其稳定、保护共同利益、协调人际关系而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道德源于人的内在的、社会性的需要。下面虚拟的猴子“道德”形成的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道德的实质。
知识链接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后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成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狠狠地揍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所以制止它去拿香蕉。猴子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得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淋。
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狠揍了猴子B一顿。特别的是,那只猴子A打得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猴子B试了几次总是被打得很惨,只好作罢。后来慢慢地,一只一只地,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它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其他猴子揍。
(资料来源:丁锦宏:《品格教育论》.第65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个体的道德来源于个体与周遭环境的相互作用。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建立联系和形成各种关系。为了避免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不必要的冲突,社会便约定俗成地形成了调节人们行为的一些准则和规范。人们不仅要按这些规范和准则去评价别人的行为,也按它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当个体遵守这些规范和准则就是道德的、善良的,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称赞、表扬,就会感到愉悦和心安;否则,就是不道德的、恶的,就会受到人们的谴责、批评,就会感到内疚、羞愧和不安。
在这个意义上,道德和伦理概念有相似之处。道德的内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的社会会形成不同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因此,道德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历史性和继承性。
(二)品德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的道德要求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采取道德方面的态度、言论和行动时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1)品德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品德是依赖于某一个体而存在的个体现象,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品德必须以某种社会道德意识或道德观念为基础,并与道德行为有密切联系,离开了道德行为就无所谓品德。二是品德有相对稳定性,它不是表现在一时一事上,而是体现于一贯行为,甚至一生中。黑格尔曾指出:“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求时,才可以说他是有德的。”在我国,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品德,要看他是否按照社会主义道德行为准则行动并能一贯表现出某些稳固的特征和倾向。一个人的品德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道德舆论和风气熏陶下÷在家庭.学校道德教育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三)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与品德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品德与道德有着相互依从的关系。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没有社会道德规范就难以评价个体的品德,而个体的品德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对社会道德舆论、道德风尚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个人品德的发生、发展与道德一样都要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道德与品德又是相互区别的。一方面,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而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道德是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存在而存在的社会现象,它的发生发展服从于社会发展的规律,不以个别人的存亡或个别人品德的有无为转移,而品德是依赖于某一个体而存在的一种个体现象,它的发生发展既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同时也服从于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两者从属于不同的研究领域。道德是伦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品德则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索、揭示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为德育工作的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