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小学心理学辅导

2015辽宁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5.3小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2月9日
  • 第1页:小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 小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按照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小学阶段是指6~7岁到11~12岁的童年时期。由于此时儿童刚进入小学,学习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因此也称为学龄初期。从品德心理发展的视角来看,小学阶段的儿童是有其独特发展规律的,理解小学生品德心理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是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依据。
  一、小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的特点
  我国心理学家关于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的道德发展所显示出来的基本特点是协调性。首先,小学生逐步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知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系统的道德认知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从小学时期才逐步开始的,但这种系统的道德认知具有很大的依附性,还缺乏原则性;其次,小学时期的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在道德发展上,认知与行为、言与行基本上是协调相称的,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出现言行一致和不一致的分化;再次,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生道德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是小学生道德知识系统化及相应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表现形式,也是他们出现协调的外部和内部动机的标志;最后,小学阶段的道德过渡性特点,是品德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的具体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期,即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年龄”。研究结果认为这个关键期大致在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前后,但由于教育工作上的差异,前后有一定的出入。①具体地说,小学生品德心理发展表现为以下特点。
  (一)道德认识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主要表现在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及道德信念的形成三个方面:
  1.对道德概念的理解能力从直观、具体、较肤浅的理解逐步过渡到较为抽象、本质的理解,但整体理解水平不高。
  小学生道德概念的理解水平直接受其思维水平的制约。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抽象逻辑思维水平比较低,还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抽象的道德概念。一项关于小学生如何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的研究,向小学三、四、五年级的学生提问“什么是勇敢”、“什么是负责”、“什么是友谊”三个问题,结果各年级都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用语言回答“勇敢”、“负责”等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道德概念,低年级小学生绝大多数只能指出概念内涵所涉及的特殊的、具体的方面,如,把“勇敢”等同于“冒险”,认为别人不敢做的事自己敢做就是“勇敢”。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小学生能从概念内涵所涉及的多方面加以概括,并指出概念的内涵,如弄清“勇敢”是与做好事相联系的行为品质,做坏事不能称为“勇敢”。体现了小学生的道德概念理解水平由低向高发展,但整体水平与初中生相比不高。
  2.道德判断逐渐由他律向自律,由只注意行为后果逐渐过渡到全面地考虑动机和后果的
  统一关系。据一项研究表明,三年级以下的儿童往往根据他们所掌握的道德标准,依据行为后果对行为作出评价,而随着年龄的发展,道德判断的依据逐步发展到行为动机,然后才发展到后果与动机统一的水平。但就整个小学阶段来说,大多数学生仍主要依据行为后果进行道德判断。在进行道德判断的独立性方面,小学生是由他律(受自身以外的标准所支配)向自律(受自己的主观标准所支配,以自己的独立见解为标准)发展。低年级小学生多以“老师说的”为标准,而高年级小学生则以“自己要遵守社会道德,做一个好学生”为道德判断的出发点。但即使到了五年级,教师的要求在学生中所起的作用仍然是比较大的。②
  3.道德信念初步形成,但不稳定。
  道德信念是坚信道德规范的正确性并伴有情绪色彩与动力性的道德观念。它是道德目的和动机的高级形式,是道德认识形成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学生道德信念的确立要经历长期的发展过程。学龄初期儿童还没有形成道德信念。到11岁左右,道德信念开始萌芽,但它是不自觉、不坚定的。从初中开始,比较自觉地、稳定的道德信念才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如对儿童亲社会道德推理的研究发现,儿童亲社会道德推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小学低年级儿童基本处于需要取向推理水平,即关心他人身体的、物质的和心理的需要,小学中高年级儿童基本上处于赞许和人际取向推理水平以及移情推理与过渡推理水平,即小学儿童的道德推理并不是基于内化了的价值、规范和信念等,而是处在向内化推理过渡的水平上。
  (二)道德情感的发展特点
  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之间的媒介,是促使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强大推动力。很多研究认为,小学阶段是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学者的研究甚至认为,小学阶段是道德情感发展的关键期①,并得出如下研究结论:①小学三年级是道德情感发展的转折期;②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之间,三年级至五年级之间是爱国主义情感发展的关键期;③8岁儿童对犯错行为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并在道德判断中做出合乎道德准则的归因定向;④5岁组与7岁组、9岁组之间在道德情感的自我体验方面差异显著。
  总之,我国学者的研究认为,中国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的趋势.其转折期在8~9岁之间。小学生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是,以直觉的和与形象相联系的道德情感体验为主;而抽象的道德情感和与道德信念相联系的情感体验则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发展。这表明,小学生的道德情感还具有很大的情境性、主观性和任意性。
  (三)道德意志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道德意志主要表现在坚持性和自制力方面。从坚持性的动力来源来看,小学生完成任务主要依靠外部的影响。小学生的自制力也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初入学的儿童自制力很差,经常发生违反纪律、捣乱等行为。从三年级起,儿童的自制力有了显著发展。但由于小学生道德意志薄弱、坚持性差,因而常“明知故犯”、“言行不一”。有时无法抵制诱惑,有时因战胜不了困难,时常做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②
  (四)道德行为的发展特点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在道德发展上,认识与行为、言与行基本上是协调的。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出现了言行不一致的现象。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言行往往直接反映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因此,从表面上看,他们的言行是一致的,但实际上这种一致性的水平是较低的。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的行为比较复杂。相应的,在品德定向系统中,有一定的原则性;在品德操作系统中,产生了一定的策略和自我设想。因此高年级小学生逐渐开始学会掩蔽自己的行为。在品德反馈系统中,开始对他人的评价进行一定的分析,他们的行为与教师和家长的指令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当然,小学生表现言行不一的现象是初步的,即使高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协调性占优势。他们品德言行不一致主要不是来自内在的道德动机,而是受制于道德的组织形式及道德结构的发展水平。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