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小学心理学辅导

2015辽宁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8.3小学生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2月10日
  三、小学生行为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小学生课堂行为差异
  有关课堂行为的观察发现,男生比女生更活跃、独立性更强、更为自信;女生比男生更有可能寻求教师的认同;男生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情感欠成熟;与女生相比,男生有较多的不当行为,富于攻击性和破坏性,更有可能对学校和教师持否定态度。但是.男女生在与教师接触时都不轻易表露消极情感。一般说来,引起男女学生的课堂行为差异的因素主要包括: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如男、女同校教育或男女分校教育),教学方式.学生的认识、期望和兴趣,学生的年龄,家庭的社会阶层,人种和种族等。以期望为例,对美国学生所做的一项调查发现,男女学生都期望女生在学习成就和行为良好方面超过男生,认为阅读、艺术和社交技巧属于女性,而体育、数学、空间机械技能属于男性;男生比女生更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更有可能把数学列为有用学科;女生比男生更注意设法让别人满意,更遵守课堂纪律,待人友善。总之,主客观因素的多样性,造成了男女儿童课堂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二)小学生社会行为差异
  两性交往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基本活动之一。有关研究表明,男女儿童的交往活动是不断发展并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的。在童年期和青春期,两性与同伴的社会交往有本质的差异。儿童从大约2岁起开始与别的儿童交往并建立友谊,但这时他们对玩伴的性别很少有什么偏好。到了3~4岁,男孩和女孩都明显地选择以同性同龄人为玩伴。但到了7岁之后,女孩主要与一个或两个最好的朋友在一起玩,男孩则在具有更多成员的群体中玩。有人以7岁半的孩子为被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最善于交际的男孩是有“很广的”伙伴关系的,而最善交际的女孩则是有“很深的”伙伴关系的。研究表明,这种性别差异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的趋势。到了青春期,差异就非常明显了。女性具有的是一对一的友谊,这样的友谊在感情上是亲密的、深厚的,并且是基于相似的态度和共同的价值观的。男性则与许多同性同龄人来往,这样的友谊是开放的、广为结交的,并且是基于相似的兴趣和共同的活动的。
  在社会情境中、人际互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相互的竞争与合作。研究表明,男女两性在社会情境中的竞争与合作,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例如,有人设计了许多专门用于研究儿童的合作与竞争的实验用具和程序,结果发现,女孩显得更具竞争性,而男孩显得更为合作。但是,其他一些有关合作与竞争的研究则没有产生上述的结果。有些研究发现,男孩更具竞争性。就整体来讲,男孩倾向于较多的竞争行为,这与他们所处的情境和文化背景有关。
  (三)小学生行为差异与因材施教
  面对男女小学生的课堂行为差异、社会行为差异,教师必须克服偏见,并采取必要措施,因“性”施教。
  1.克服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是指传统的、被广泛接受的对两性的生物属性、心理特质和角色行为的较为固定的看法、期望和要求。研究表明,性别刻板印象在婴儿出生时就从父母身上表现出来了。这种早期由于性别刻板印象而导致的认知差异,无疑会影响父母对孩子未来行为的期望和社会化过程。性别刻板印象不仅表现在父母身上,而且在教师身上也是存在的。有人曾对小学一、二年级的老师做过研究,结果发现,攻击行为常常被认为是典型的男孩行为,依赖行为对两性都不典型,但有依赖性的女孩比有依赖性的男孩更为老师所喜欢。
  性别刻板印象往往使我们的认识不符合男女群体的实际特点,或者容易导致我们对某些学生的非本质特征做出概括,形成偏见.甚至做出不正确的判断。因此,我们要自觉克服性别刻板印象的消极作用。既要把握男女学生所属群体的一般特征,又应注意每个学生的特殊性,给予具体的深入分析。
  2.正确期望与评价性别角色。教师的行为也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与评价。研究表明,教师对男女学生不同角色的期望与评价,可导致学生的成绩差异。有证据表明,教师期望成绩优良的男生在成年期取得的成就大于成绩优良的女生。一般说来。人们觉得女孩子在课堂上比男孩子听话,比男孩子容易达到学习上的一般要求。作为教师,应该正确认识男女学生的性别差异,对他们的期望不受性别偏见的影响,而且应当正确、公正地评价男女学生,破除思维定式,实事求是,但须对具体对象作具体分析。
  3.指导男女学生自我社会化。儿童的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通过观察学习进行模仿,通过认知加工发展性别的概念。有关研究表明,教师很可能在三个重要方面做出贡献:①男女教师通过他们的能力塑造了各种不同的角色典范;②教师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男女两性学生寄予不同的目标和期望;③教师促进了男女两性学生之间不同活动的发展。这三个方面揭示了教师在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因此,教师应以自己的积极态度和价值观,用有效的教育方式,引导儿童在活动中自我社会化。教师要正确引导儿童理解自己的性别身份和社会确立的性别角色规范,通过学生自己内在的认知组织和加工,形成有关性别特征的正确认识。
  4.优势互补,因“性”施教。男女儿童有各自的优势发展领域。例如,在言语能力上.女孩超过男孩;从10岁起,男孩数学成绩逐渐赶上女孩。对于这些优势发展领域,教师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进一步充分地得到发展。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这些优势发展领域是指群体平均发展水平而言的,并非指某一具体的个体。就某一个个体而言,差别也是十分明显的。例如,男生中巧言善辩者屡见不鲜,女生中长大以后在物理、数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做出贡献者也不乏其人。因此,这里所讲的优势互补、因“性”施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群体而言,即女性男性要优势互补;二是指个体而言,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要根据各自的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促使每一个个体在各自的起点上迈上新台阶。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