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学校群体心理
【本章考核目标】
1.了解:群体、群体规范、群体凝聚力,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等基本概念;非正式群体的特点;群体的特征与心理功能:印象形成中的若干效应;人际沟通的要素和功能等。
2.理解:群体规范的功能;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学校非正式群体的作用与影响:人际沟通的障碍与技巧;师生有效沟通对心理学原则。
【本章知识点结构】
各知识点板块分述:
知识点一:群体与群体规范
一、群体的概述
1.群体的概念
两个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就是群体。
2.群体的特征
(1)目标与规范
(2)组织与沟通
(3)群体心理与群体凝聚力
3.群体的心理功能
群体的心理功能是指群体情境对个体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包括:
(1)归属功能
(2)认同功能
(3)支持功能
(4)塑造功能
二、群体规范
1.群体规范的概念:群体规范是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行为的标准。
2.群体规范的功能
(1)维系群体的功能
(2)评价标准的功能
(3)行为导向的功能
(4)惰性功能
三、群体的凝聚力
1.群体凝聚力概念
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
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
(2)群体的领导方式
(3)群体内部目标结构和奖励方式
(4)外部影响
四、非正式群体的作用与影响
非正式群体对于实现正式群体的目标可能有积极的作用,也可能有消极的作用。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的目标的一致程度。管理班级必须注意协调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知识点二:学校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的群体背景中,在活动和交往过程中结成的心理关系,即心理距离。
二、印象形成效应及其对教师认知的影响
1.印象形成概述和模式
印象形成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并存储在记忆中的认知对象的形象。这是一种对于别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对于我们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2.印象形成的模式
3.印象形成中的若干效应
所谓“效应”就是一种反应效果。印象形成的效应,指的是由于社会心理规律的作用,人们在形成印象的过程中,对人这种社会刺激的一些特殊反应效果。
主要有:
(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2)晕轮效应
(3)刻板印象
(4)投射效应
三、吸引与排斥
1.人际吸引与排斥的概念
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相互喜欢的现象,它以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
人际排斥则是交往双方出现关系极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以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行为对抗为特征。
2.影响人际吸引与排斥的因素
外貌、能力、相似、互补、邻近、性格特征
四、合作与竞争概述
合作是指学生们为了共同目标在一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合作是一种与竞争相对立的社会相互作用方式。
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竞争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双方有共同争夺的目标,二是竞争的结果只有一方取得成功。
知识点三:学校人际沟通
一、人际沟通概述
1.什么是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是指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也就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各种观念、思想和情感的过程。所以也有人把人际沟通称之为信息沟通。
2.人际沟通的功能
人际沟通具有传达信息、心理保健、形成和发展社会心理等功能。
二、人际沟通过程
1.信息沟通的要素
(1)信息源
(2)接受者
(3)信息
(4)通道
2.信息转换过程
3.沟通障碍
(1)地位障碍
(2)组织结构障碍
(3)文化障碍
(4)语言障碍
(5)个性障碍
(6)社会心理障碍
三、有效沟通技巧
1.有效师生沟通的基本前提
(1)对师生沟通的含义的理解。
(2)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真诚、尊重与接纳、同理心。
2.关键的沟通技巧一学会倾听,倾听是首要的沟通技巧
资料推荐:2015年北京教师资格中小学【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章节突破题 历年真题
233网校教师资格提醒:符合条件者现在报考是最明智的选择,抓住最后一次机会;为备考2015年3月22日考试,集结了拥有丰富的教学培训经验师资,开设了VIP班,全力助考生在北京最后一次自主命题的考试中一次通关,不留遗憾!!点击>>免费试听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