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于1989年开始试行,1996年正式颁布实施。
2.A【解析】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3.B【解析】中班幼儿的思维由直觉行动性思维发展为具体形象思维,即他们可以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的联想来进行思维。
4.C【解析】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与言语的发展是相联系的,能准确地用“我”来表达愿望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标志。
5.A【解析】略。
6.D【解析】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1)分散与集中的关系;(2)室内与室外的关系;(3)个别与集体的关系;(4)报考与静态的关系;(5)生活与其他活动的关系;(6)自选与指定活动的关系。
7.D【解析】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原则;(2)适宜性原则;
(3)丰富性原则;(4)平衡性原则;(5)效用性原则;(6)报考性原则;(7)主体性原则;(8)启发性原则;(9)挑战性原则;(10)开放性原则。
8.D【解析】题干是空间密度的定义。
9.D【解析】讨论法属于口语类教育活动方法。
10.A【解析】在实施档案袋评价之前,教师需要完成一些相应的准备工作:(1)为每一个儿童准备一个放置照片、记录轶事和作品的工具,文件夹、塑料箱或纸盒子等都可以;(2)在教室里选定一个放置这些文件夹和作品的地方,应当便于随时让儿童和家人观看;(3)准备好观察及记录的工具,如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设备及其他量表;(4)熟悉所有记录的内容和打算收集的信息项目;(5)决定和儿童的家人分享这些资料的时间与次数。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学前教育重心的转移。
(2)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
(3)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
(4)政府日益重视学前教育,制定法律和政策,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5)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发展。
2.【答案要点】
(1)记忆保持时间逐渐延长。
(2)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3)较多运用机械识记,意义识记开始发展。
(4)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3.【答案要点】
(1)游戏丰富了幼儿的知识。
游戏是幼儿学习知识最有效的途径,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使用材料和器械,从中习得了许多关于周围世界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概念。
(2)游戏提高了幼儿的感知能力。
幼儿通过游戏,能更好地认识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性。比如,通过玩水,幼儿就了解了水的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有重量等特性。
(3)游戏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在游戏中要进行想象,把一个物体想象成另外一个物体,把一个人想象成另外一个人,在此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就得到了发展。
(4)游戏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要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和谁一起玩,用什么样的游戏材料和玩具来玩。这使幼儿有机会去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和总结,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游戏中,幼儿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他们动脑筋去解决,在此过程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此外,游戏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幼儿在游戏中,产生了交往的需要,语言就发展起来了。
4.【答案要点】幼儿阶段的科学小实验注重活动的趣味性、随意性与生活化,形式多样,常常带有游戏的性质。幼儿操作的小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备足够的实验材料、适宜的环境,并反复检查,确保安全,为幼儿操作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
(2)观察幼儿的表现和情绪,倾听他们的谈话,了解幼儿操作的具体情况。
(3)在实验过程中,针对幼儿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障碍,启发幼儿动脑筋解决问题。
(4)允许幼儿失误,给幼儿尝试错误的机会。
(5)教师无须手把手地教,要有必要的等待,让幼儿探索、尝试,在关键的时候予以指导。
三、论述题
1.【答案要点】学前教育的基本属性决定学前教育发展变化的内在要求。基础性,要求学前教育必须普及、普惠;公益性,要求学前教育必须公共、公平;保教性,要求学前教育必须专业、全面、优质。
(1)普及性——解决“人人都要接受”的问题。大力推进普及学前教育,已成为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不管从个人,还是社会,抑或国家的角度,都必须引导和力推学前适龄的新一代公民接受这一阶段的教育。
(2)普惠性——解决“人人都能接受”的问题。普及与普惠是相辅相成的,要普及就必须普惠,只有普惠才能普及。
(3)公共性一解决“人人都要供给”的问题。其“公共性”要求学前教育必须由政府来负责,围绕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统一规划、投入、管理、监督,构建完整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服务。
(4)公平性一解决“人人平等供给”的问题。公共资源归属社会成员所共有,它客观上要求资源平等地向每一位社会成员供给,保证社会成员平等享有资源的基本权利,尤其是作为人生破蒙的学前教育资源,更加强烈地要求平等的供给,让幼儿拥有平等的起点。
(5)专业性——解决“专”的问题。学前教育必须配备专业性强的工作队伍,包括专业的管理队伍,专门的研究人员,专任的教师,专职的保育员,促进学前教育的专业化、科学化发展。(6)全面性——解决“全”的问题。时代要求高素质公民应该是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个体,学前教育必须为完成这个培养任务打好开端的基础,保证受教育者体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诸方面全面发展。
(7)优质性——解决“好”的问题。保障适龄儿童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保教性的内在要求。
2.【答案要点】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开创了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发展道路。他极力反对束缚儿童自由、扼杀儿童天性,认为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有儿童的地位。卢梭强调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来代替他们的,或强加于他们,那是最愚蠢的做法。卢梭极力推崇儿童的天性和尊重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他主张:“先让他们性格的种子自由自在地表现出来,不要对它有任何束缚,以便在他们还不知道装佯的年岁时,辨别他们哪些欲望是直接由自然产生的,哪些是由心想出来的。”这样,在清楚地了解儿童真实情况后,才能更好地顺其天性地培养他。
同时,对于天性中的消极方面,卢梭认为要趁他们性情柔和易导的时候来消除,“除了在他一生当中危害最轻的时候就抛掉它们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就体现了他的这种主张。
他借性善论而力倡解放人性和革新教育,使人成为文明的牺牲品,提倡顺其天性的自然教育。一方面,他认为人的天性发展是有秩序的,教育必须适应不同时期儿童的发育水平。他曾根据儿童的发育把未成年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根据其发育水平而安排了教育重点,如婴儿期,0~2岁,教育以身体养护和锻炼为主;儿童期,3~12岁,教育重点以感觉教育为主,不宜进行理性教育;青春期,13~15岁,理性和知识教育时期;青年期,16~20岁,此时期以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和性教育为主。另一方面,他认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特点,“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正因为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因而教育“必须按他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卢梭的儿童观及自然教育思想对后来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