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辨析题(答案要点)
22.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广义的教育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或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或系统的。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故,教育是有目的地影响人的活动。(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如果失去了这一质的规定性,那就不能称之为教育了。(3)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可能是有目的的,也可能是自发的,只有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才是教育。因此,题干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育内涵的理解。★★★
23.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1)教学的任务有五点,即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2)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其他任务的实现都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进行的。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学任务的理解。★★★
24.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两者本质完全不同。
【命题立意】考查逆向迁移和顺向迁移的区别。★★★
25.这种说法不正确的。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但是遗传只为能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要使能力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许多方面的共同作用。
【命题立意】考查遗传对能力发展所起的作用。★★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26.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而这些文化科学知识的精华就包含在学校设置的各门学科里。教师的任务是把各门学科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的任务是掌握预先为他们准备好的各门学科的知识。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掌握。★★★★
27.(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2)贯彻要求:①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概念及其贯彻要求的掌握。★★★★
28.(1)独特性;(2)稳定性;(3)整合性;(4)功能性;(5)社会性。【命题立意】考查人格的特征。★★★★
29.(1)道德认知;(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命题立意】考查品德的结构。★★★
四、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30.(1)①材料中的老师“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起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这说明该老师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同时,也体现了该老师对说服教育法的运用。②“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这说明该老师重视实际锻炼,体现了实际锻炼法。③“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这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④“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这说明该老师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激励为主,体现了疏导原则;同时也体现了该老师对品德评价法的运用。
(2)总体而言,材料中老师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31.(1)老师肯定了张红的回答,否定了黄阳和柳丽的回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教师应当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