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广泛的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在药理剂量时能抑制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炎症
(2)免疫抑制作用: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影响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基于以上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可缓解过敏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对抗异体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
(3)抗毒素:糖皮质激素能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应激能力,减轻细菌内毒素对机体的损害。
(4)抗休克:解除小动脉痉挛,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微循环,对中毒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都有对抗作用。
(5)对代谢的影响:糖皮质激素可增高肝糖原,升高血糖;提高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可改变身体脂肪的分布,形成向心性肥胖;可增强钠离子再吸收及钾、钙、磷的排泄。
(6)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作用:可使血液中嗜酸细胞及淋巴细胞减少,其他升高。
(7)其他作用:可以减轻结缔组织的病理增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等。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2017年A型题,共1分)
(1)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包括肾上腺危象)、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作替代疗法。
(2)严重感染并发的毒血症,如中毒性痢疾、中毒性肺炎、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肝炎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自身免疫性贫血和肾病综合征等。异体器官移植术后产生的免疫排异反应也可用糖皮质激素。
(4)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枯草热、血清病、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休克等,通过糖皮质激素抗炎、抗过敏作用缓解症状而达到治疗效果。
(5)缓解急性炎症的各种症状,并可防止某些炎症的后遗症,如组织粘连、疤痕。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胸膜炎、心包炎、虹膜炎、角膜炎、视网膜炎、视神经炎、睾丸炎和烧伤等。
(6)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7)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
(8)其他肌肉和关节劳损,严重天疱疮、剥脱性皮炎,溃疡性结肠炎及甲状腺危象等。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
(1)大剂量冲击疗法:用于严重中毒性感染及各种休克,宜短期内用大剂量,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3日。
(2)一般剂量长期疗法:用于结缔组织病、肾病综合征、顽固性支气管哮喘、中心视网膜炎、各种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
(3)小剂量代替疗法:每日给生理需要量。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体内氢化可的松及醛固酮都缺乏,需用糖、盐两类皮质激素补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宜用氢化可的松或可的松,对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因盐皮质激素分泌未受影响,只需用糖皮质激素补充,并应给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促皮质功能恢复。一般上午8时给药;或早晨给药 2/3,夜间给药 1/3。
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比较:短效—可的松;中效—泼尼松;长效-米松。
糖皮质激素的典型不良反应与禁忌症(2015年A型题、X型题,共2分)
(一)典型不良反应
1.大剂量和长期应用,可引起医源性库欣综合征,表现为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紫纹、皮肤变薄、痤疮;
2.常见血糖升高、糖尿病倾向、血钙和血钾降低、血钠升高、水钠潴留
3.血胆固醇升高、血脂肪酸升高
4.骨质疏松症、病理性骨折(脊椎压缩性骨折、长骨骨折)、股骨头坏死
6.肌痛、肌无力、肌萎缩。
7.糖皮质激素还可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溃疡穿孔、真菌与病毒感染、结核病加重、创面或伤口愈合不良。
(二)禁忌证
1.严重精神病或癫痫病史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或新近胃肠吻合术者、骨折患者、创伤修复期患者、角膜溃疡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妊娠早期妇女。
3.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真菌感染者。
4.未能控制的结核、细菌和病毒感染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