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是古代先贤们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实用经验,历经几千年岁月变迁,形成了独特的中药文化。
湖南长沙出土的《五十二药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著作,此书成于战国时期,书中首载了炮、炙、燔、煅、酒渍等中药炮制方法。可能是以此为启发,此后的医书中开始陆续记载了中药的各种炮制工艺,到南北朝时期中国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出世。而后又有了明代缪希雍所著的《炮炙大法》,清代张仲岩所著的《修事指南》,这些炮制典籍中的经验至今还在被沿用。
由此可见,中药炮制技艺历史悠久,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而今,炮制依然是中医药学子学习途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目的
中药在临床上使用前,都需要经过一定的炮制,不只是为了去除中药的杂质,还为了减毒、增效、矫味、缓和药性、便于调剂等。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需要采用特定的方法在保留药效的同时消除或者药物的毒性。特别是对于有大毒但又无替代品的中药,减毒是重中之重。
此外,一些味道较刺鼻或者药性猛烈的中药同样需要通过炮制矫味或者缓和药性。
二、液体辅料
中药炮制常用的辅料包括酒、醋、盐水、姜汁、蜜、油、吴茱萸汁、白萝卜汁、羊脂油、鳖血、山羊血、石灰水、甘草汁、黑豆汁及其他药汁等。
中医们根据中药及辅料的特性,将中药和辅料合理的搭配在一起,通过适宜的手段
①酒:大热,味甘、辛。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
生物碱及盐类、苷类、鞣质、有机酸、挥发油、树脂、糖类及部分色素(叶绿素、叶黄素)等皆易溶于酒。
酒制的药物有黄芩、黄连、大黄、白芍、续断、当归、丹参、川芎、白花蛇、乌梢蛇等。
②醋: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
与药物中所含的游离生物碱等成分结合成盐增加其溶解度而易煎出提高疗效;具腥膻气味的三甲胺类成分结合成盐而无臭气;杀菌防腐作用。
醋制的药物有延胡索、甘遂、商陆、大戟、芫花、三棱、莪术、香附、柴胡、郁金等。
③盐水:能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矫味;引药下行,缓和药性,增效。
盐水炮制的药物有知母、黄柏、杜仲、巴戟天、小茴香、橘核、车前子、砂仁、菟丝子、补骨脂、益智仁、泽泻、沙苑子等。
④姜汁:辛,性温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抑制其寒性,增强疗效,降低毒性。
姜汁炮制的药物有厚朴、竹茹、草果、半夏、黄连、天麻、栀子。
⑤蜜:炼蜜可增效或解毒、缓和药性、矫味矫臭等;生蜂蜜清热,熟蜂蜜补中;还可解毒,润燥,止痛,矫味矫臭,调和药性。
蜜制的药物有甘草、麻黄、紫苑、百部、马兜铃、白前、批把叶、款冬花、百合、桂枝等。
⑥油:麻油润燥通便,解毒生肌,油制后使药物质地酥脆,利于粉碎和成分的溶出,降低药物的毒性和矫味矫臭;
麻油炮制的药物有蛤蚧、马钱子、三七及动物骨类。
⑦其他液体辅料的主要有吴茱萸汁、白萝卜汁、羊脂油、鳖血、山羊血、石灰水、甘草汁、黑豆汁及其他药汁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