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一直是心理学关注的中心。智力是指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知活动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点的综合。它与创造力从功能上存在差异:智力能使人有效地进行认知活动,而创造力能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产品,后者是一种更高水平的能力。但它们的关系又十分复杂,且一直争论不休。盖泽尔斯和杰克逊认为,创造力与智力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巴伦在许多学科领域考察了创造力与智力之间的关系之后,指出创造力与智力之间存在一种门槛效应,即总体而言两者有着中等程度的相关,但当智力超过120时,其相关会减小,也就是说,智商超过120时,其他因素在预测创造力时会比智力更重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是一种非线性的关系,他们既有一定的相关性.又有相对独立性。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可以总结为四点:
(1)高创造性必须以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为基础,其智商常在100~130之间。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的智商可以高,也可以低。
(4)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
如图6—6所示,这种关系表明,高智商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当然以上的研究结论中的创造性主要指的是发散思维能力,因此这种关系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
因为创造性除了包含发散思维能力外,同样也需要聚合思维能力,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二)创造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关于创造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有的研究认为两者有高相关,有的研究认为两者有低相关,但总的倾向于无多大关系。在学校成绩一些并不十分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却有较大的创造发明或技术革新;而一些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在工作中则少有建树。例如,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成绩平平,一位教他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怕他在课堂上影响其他同学,竟想把他赶出校门。这个事例表明,创造力与学习成绩无多大关系。
从具有创造力的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往往是精力过剩、独立性强、不合常规,甚至可能破坏课堂常规,惹教师生气。许多教师喜欢听话的成绩高的学生,而不喜欢创造力强的学生,甚至会压制这些学生创造才能的表现和运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把学习成绩、智力与创造力混为一谈,尤其要发现有高创造水平的“调皮”儿童。
知识链接
第十名现象
有调查发现:在小学期间前几名的“尖子”在升入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会“淡出”优秀行列,而许多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竞表现出色。第十名群体的共同特征是,他们受老师和父母的关注不像尖子生和后进生那么多,学习的自主性更强,兴趣更广泛,在成长的过程中学有余力、学有潜力,而个别成绩很出色的尖子生成长过程中却遭到淘汰出局之类的失败,原因是家庭、师长等过分关注、过分强化学科成绩而扼制了潜能、自主性、创造力的发挥。所以,学习成绩与创造力的关系比较复杂,总体上倾向于无多大关系。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